温州发布十大成果
农业“双强”行动是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强市建设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农业“双强”行动,形成了一批标志性成果,有效激发强农兴农富农新动能。
日前,市农业农村局公布2022年农业“双强”十大成果和十大农业“双强”示范区创建清单,一起来看看↓
省级重点实验室落地泰顺,成功繁育首批胚胎牛
以“政府+市场”的投资模式整合3.2亿元资金,建设奶牛遗传改良与乳品质省级重点实验室,开展奶牛良种“育、繁、推”技术攻关,有望突破奶牛种源国际贸易壁垒、“胚胎牛”产业化技术瓶颈和奶业提质增效关键短板等“三大难题”。2022年10月,首批遗传改良“胚胎牛”诞生,新生代奶牛年产奶14吨,比自然繁殖奶牛提高4吨左右,每头奶牛可为养殖户增加收入约5万元。
文成创建数字植物工厂,破解区域蔬菜育苗产业瓶颈
文成县引入鲁泽、直升等植物工厂项目,发展高效集约化育苗产业,推动山区县农业科技变革。2022年,投资1亿元的桂山乡植物工厂项目一期建成投产,成功解决了番茄嫁接育苗快速愈合技术难题,嫁接苗成活率从60%提高到95%以上,育苗周期缩短10天以上,壮苗率达98%以上,生产效益提高35%以上。
泰顺柳峰创新“农田宜机+农牧融合”模式,走出丘陵山区旱粮高产新路子
面对地处丘陵山区田块零散细碎且坡陡坎高的现实困境,泰顺柳峰以宜机化改造和规模化经营为抓手,深挖山区农田潜力,实现“荒田”变“粮田”。蔡欧祈家庭农场,通过农艺农机融合试验示范推进甘薯机械化生产,创新高效生态种养模式,示范片平均亩产3091公斤,刷新了全省粮油挑战赛甘薯百亩方单产“农业之最”。
洞头进击设施渔业新装备,海洋牧场实现技术大突破
洞头区创新“政府+高校院所+企业”科研攻关模式,成立浙大温州研究院大黄鱼分院等平台,联动黄鱼岛海洋渔业有限公司推进智能渔城、大型智能软件牧场、子母网箱养殖等技术攻关,集中攻克本地化育苗、规模化养殖等难题,获得海水网箱养殖、智能排污、锚泊系统等专利20多个,填补多项技术空白,年增生态大黄鱼养殖能力120万尾,年增产值1亿元。
苍南用无人机装备现代化农业,“飞出”农事服务新高度
苍南县加大无人机购置和飞防服务补贴,大力推进农用无人机技术应用。全县培育极飞、天尚飞、华飞等社会化服务组织40家,装备农用无人机200余台,服务功能从飞防,拓展到飞播、飞施、飞测,服务区域从县内向外延伸到省内金、丽、台、衢及省外闽、皖、赣等地,2022年,服务550万亩次,成为我市现代农业服务队伍中的一支“铁军”。
平阳创新“稻虾共生”种养新技术,拓宽科技强农致富路
平阳县依靠科技创新,大力推广帆布支架高埂式稻虾综合种养模式,成功创建湖屿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亩产小龙虾350斤、稻谷1200斤,较传统模式增产10%,大虾产出比提高10%,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走出了一条粮食生产安全与渔业增产增收相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平衡的共同富裕新路子。
“雁荡麻鸡”成功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认定,特色畜禽保护利用取得新突破
乐清市联合省、市农科院等单位,依托浙江绿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创建了“雁荡麻鸡”科研中心,开展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2022年“雁荡麻鸡”入选“国字号”家禽遗传新资源。目前“雁荡麻鸡”养殖基地遍布温、丽、台等地,并逐步向贵州、湖北、江西、福建等省份推广,年养殖2000余万羽,年产值近4亿元,成为共富产业。
油电混合农用无人机成功研发,有效攻克续航技术难题
温州黑蜻蜓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率全国之先研制出油电混合高性能植保无人机,实现了小型农机自主研发新突破,续航时间1.5小时,破解无人机依赖锂电池为动力的瓶颈,解决载重小、航时短的难题,大大提高无人机生产效率。
瓯海成功突破促早栽培技术,实现杨梅增产又增效
全市建成十大农事服务中心,农事综合集成服务能力得到大提升
全市建成基础设施规范、装备配置齐全、作业服务专业的省级农事服务中心10个,高水平打造了产前产中产后“一站式”服务平台。乐清蒲岐农事服务中心融合绿农、金穗、飞防植保3家专业化服务组织,实现耕种管收、烘干加工、仓储销售、农资配送、农民培训等水稻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覆盖周边10个乡镇;瑞安增瑞农事服务中心集成水稻全程机械化功能,年展示示范新品种、新技术50余项,全面提升了综合集成服务水平。
本文转发自搜狐新闻(http://news.sohu.com/a/658876943_121106832),有删减,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上一篇:全省农用无人机培训班在温州举办
- 下一篇:没有了!